
《金腿的床:一個家庭的傳奇》
德文書名:Das Bett mit dem goldenen Bein(從拉脫維亞語譯出)
原文作者:Zigmunds Skuji??(齊格蒙茲-斯庫金斯)
德文譯者:Nicole Nau(妮可?瑙)
出版社:mare Verlag
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19世紀末拉脫維亞的一個沿海城鎮尊特:諾亞斯從父母的農場搬出來,出海去遙遠的地方。他留下了妻子,妻子和他的兄弟有一個兒子。留下來的還有他的親生女兒,一個叛逆者,把她自己的聲譽當成兒戲。父親對此并不氣餒,繼續航行、積累財富,想為這個家在城里造一座豪宅?;槎Y、戰爭和革命使子孫們分離。諾亞斯最終在家鄉孤獨地死去,關于他的財富的傳說在家鄉流傳。
評委點評:
譯者妮可?瑙將這部首次出版于1984年的小說翻譯成了擬聲詞豐富的德語。這部拉脫維亞傳奇始于19世紀,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講述了 "一個家庭的傳奇",既真實又令人陶醉。多虧妮可?瑙是個俏皮的敘述者,掌握豐富的詞匯;有時粗俗,有時溫柔,但總是非常生動。
譯者簡介:
妮可?瑙1962年生于吉森,是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語言學和拉脫維亞語專業教授。她翻譯當代拉脫維亞散文,包括Nora Ikstena的《母乳》和Ma?ra Za?li?tes的《五指》(均由KLAK Verlag Berlin出版,2019)。她還在自己開設的網站lettlandlesen.com上介紹拉脫維亞的文學作品。
《蝴蝶裹尸布》
德文書名:Grabtuch aus Schmetterlingen(從阿拉伯語譯出)
原文作者:Lina Atfah(莉娜?阿特法 )
德文譯者:Brigitte Oleschinski(布麗吉特?奧雷辛斯基)Osman Yousufi(奧斯曼?玉素非)
出版社:Pendragon
內容簡介:
在莉娜?阿特法的詩集中,她將當前的社會問題與神奇圖像的語言暴力相結合。轉變構成了中心主題。在阿特法的詩中,不僅是世界和傳記轉變為語言,而是非常具體的轉變,詩人先是化身為波浪中的小石子來回跳躍,然后變成蝸牛、植物、樹木和鳥,最后變成 "用五指拿東西的生物"。阿特法嫻熟地在傳統之間編排她的詩歌,將新舊結合起來,喚醒熟悉的主題,并以其語言的獨特性為讀者帶來驚喜。
評委點評:
對于從敘利亞逃亡到德國的女作家莉娜?阿特法來說,兩位譯者布麗吉特?奧雷辛斯基和奧斯曼?玉素非是二度創作的詩人和翻譯。他們對她詩歌的力量、豐富和溫度有正確的理解。詩集《蝴蝶裹尸布》打開了一扇大門,通向文化間特殊的感知方式。
譯者簡介:
布麗吉特?奧雷辛斯基是詩人和翻譯家,出版過《精神、熱力、控制》(Rowohlt, 1990)和《幽靈流動》(DuMont, 2004)。她曾多次獲獎,包括1998年獲佩特?胡赫爾獎,2004年獲埃里希?弗里德獎。
奧斯曼?玉素非1989年生于敘利亞阿勒坡,在“繼續寫作”計劃中首次將阿拉伯語文本翻譯為德語,其中包括莉娜?阿特法的詩歌。
《誰殺了斑比?》
德文書名:Wer hat Bambi get?tet?(從瑞典語譯出)
原文作者:Monika Fagerholm(莫妮卡?法格霍爾姆)
德文譯者:Antje Rávik Strubel(安捷?拉維克?施特魯貝爾)
出版社:Residenz Verlag
內容簡介:
芬蘭/瑞典獲獎女作家莫妮卡?法格霍爾姆的這本《誰殺了斑比?》講述了發生在赫爾辛基的高檔別墅區的一起輪奸案的后續。兇手是四個家境優渥的男孩子,有錢、驕縱、趾高氣昂。女孩薩莎在派對之夜在哈格茨家的地下室里受到難以言說的虐待,但她不想成為一個受害者,一個小鹿斑比。莫妮卡?法格霍爾姆尖銳地描繪了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社會;她的小說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能牢牢地抓住讀者。
評委點評:
法格霍爾姆的社會和媒體批評拉開了不同語言間的距離,節奏變化非???。這正是對翻譯的挑戰。除此之外,更大的挑戰則是:讓每個情節和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精確的語氣,同時把一切都結合成一個整體的藝術作品,并保留基本的矛盾性。讀者的不確定性與同時發生的敘事自主性是這部小說的亮點,也由翻譯進行了極佳的實現。
譯者簡介:
安捷?拉維克?施特魯貝爾,1974年生于波茨坦,是作家和翻譯家。她獲獎無數,2021年更是憑借《藍女》獲得德國圖書獎。她也翻譯英語和瑞典語文學,包括瓊?蒂蒂安、露西亞?柏林和維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
《表姐妹們》
德文書名:Die Cousinen(從阿根廷西班牙語譯出)
原文作者:Aurora Venturini(歐若拉?文圖里尼)
德文譯者:Johanna Schwering(約翰娜?施韋玲)
出版社:dtv
內容簡介:
20世紀40年代的阿根廷,尤娜一家住在拉普拉塔,日子過得很拮據。她的媽媽非常嚴厲,獨自一人撫養尤娜和她身患殘疾的姐妹們。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尤娜在人們眼中是個笨孩子。但她最終在繪畫中找到了表達的可能性和肯定。然而,她在藝術學院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好色之徒威脅著她與表姐妹的關系。85歲的歐若拉?文圖里尼書寫了一部精彩的成長小說。感謝約翰娜?施韋玲的翻譯,讓德語世界的讀者也能欣賞這部作品。
評委點評:
在一本字典的幫助下,藝術家尤娜通過寫作擺脫了她自己所說的 "少數人的平庸",并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辦法,書寫這個家庭中的沉悶、貧窮和虐待。這部艱難而絕非譏諷的小說需要天才的翻譯,因為只有最好的翻譯才能在每一個細節中呈現出敘述者語言的發展變化。
譯者簡介:
約翰娜?施韋玲,1981年生于漢堡,自由編輯、西班牙語翻譯家。曾將墨西哥詩人馬里塞拉?格雷羅和古巴詩人萊尼亞?羅德里格斯?伊格萊西亞斯的詩集譯成德文。她翻譯的馬里塞拉?格雷羅的詩集《摩擦》曾獲德國語言與文學創作學會、詩閣基金會和詩歌之家的推薦。
《密話》
德文書名:Vertraulichkeiten(從法語譯出)
原文作者:Max Lobe(馬克斯?羅博)
德文譯者:Katharina Triebner-Cabald(卡塔琳娜?特里布納-卡巴爾德)
出版社:akono Verlag
內容簡介:
在《密話》中,老婦人馬-馬利加講述了她在喀麥隆抵抗殖民政權,參與獨立運動的經歷,以及那里的戰爭和貧困的故事。居住在瑞士的作者馬克斯?羅博在他的故鄉拜訪了這位健談、活潑的證人,并以文學形式記錄了她的描述,始終反映了逃亡出來的移民的視角。在談話中,馬-馬利加喝了很多棕櫚酒,還讓來訪者也嘗嘗。在淺淺的醉意和深深的嚴肅中,我們以一種令人難忘的方式了解了喀麥隆的獨立歷史。
評委點評:
通過卡塔琳娜?特里布納-卡巴爾德的翻譯,德語讀者也有機會了解喀麥隆的一段歷史,尤其是在殖民主義后期德國在那里留下的痕跡??ㄋ漳?特里布納-卡巴爾德找到了令人信服的德語文辭,準確地將講述人聲音的悠揚和幽默,以及第一人稱敘述者的尖銳觀察展現了出來。
譯者簡介:
卡塔琳娜?特里布納-卡巴爾德1986年生于巴伐利亞科堡,目前在法國做自由譯者。由她翻譯的馬克斯?羅博的作品《班圖蘭的三位智者》2020年經Austernbank出版社出版后,被巴伐利亞州科學與藝術局評選為巴伐利亞十佳獨立圖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