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冒犯的自由:自由專制主義的方方面面》
德文書名:Gekr?nkte Freiheit. Aspekte des libert?ren Autoritarismus
德文作者:Carolin Amlinger(卡洛琳?阿姆林格),Oliver Nachtwey(奧利弗?納赫特韋)
出版社:Suhrkamp Verlag
內容簡介:
那些在政治上心灰意冷的反叛者是誰?他們質疑科學知識,上演言論禁令,鼓吹自由和個人意見,并且不接受任何妥協。兩位作者的共同努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研究了自由威權主義的多層次抗議類型,并進一步解釋了導致威權主義特征改變的社會原因。在案例研究的基礎上,他們分析了后現代自由承諾的動力和后果以及新社會角色對民主的敵意。
評委點評:
《被冒犯的自由》是當下缺少的東西:以經驗為基礎對當前社會的構成進行理論研究。盡管卡洛琳?阿姆林格和奧利弗?納赫特韋的研究專注于社會的一個特定范圍,但他們的論點肯定可以普遍化并適用于整個社會。他們的著作從來沒有居高臨下的語氣,而是始終充滿興趣,為理性化辯論做出了貢獻。
作者簡介:
卡洛琳?阿姆林格是文學社會學家,也是巴塞爾大學語言學和文學系的研究員。她曾在Suhrkamp出版《寫作:文學作品的社會學》(SCHREIBEN. EINE SOZIOLOGIE LITERARISCHER ARBEIT,2021)。奧利弗?納赫特韋是巴塞爾大學社會結構分析學教授,也是獲獎分析報告《降級社會》(DIE ABSTIEGSGESELLSCHAFT,Suhrkamp, 2016)的作者。
《克里斯托弗?馬丁?維蘭德:現代德國文學的發明》
德文書名:Christoph Martin Wieland. Die Erfindung der modernen deutschen Literatur
德文作者:Jan Phillip Reemtsma(延?菲利普?里姆茨馬),Fanny Esterházy(范尼?艾斯特哈奇)
出版社:C.H.Beck
內容簡介:
啟蒙運動哲學家、詩人、翻譯家、記者,克里斯托弗?馬丁?維蘭德是魏瑪的精神教父。他與萊辛一道,也是德國啟蒙運動的核心人物。通過他,小說在德國成為被承認的文學體裁,他寫了第一部現代德國歌劇,并以他的情色敘事詩為德國詩歌增添了新的語調。他主編的《德意志信使》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文學政治雜志之一。他還通過撰寫一系列關于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的文章深刻影響了政治新聞的文體。
評委點評:
這既是一部人物傳記,同時也是一部行文優美的文化史和文學史,與其寫作對象正相匹配。里姆茨馬的這本關于作家克里斯托弗?馬丁?維蘭德(1733-1813)的作品源于對一位最重要的美學和政治學啟蒙者的深深敬佩,亦是對其作品數十年研究的成果。閱罷此書方知我們對維蘭德是多么虧欠,想要立刻重讀或初次閱讀這位偉大的作家。
作者簡介:
延?菲利普?里姆茨馬,1952年生,漢堡大學德國現代文學教授,創立了漢堡科學文化促進基金會、阿爾諾?施密特基金會和漢堡社會研究所。C.H. Beck出版社出版了其著作《什么是文學文本的闡釋?》(WAS HEI?T: EINEN LITERARISCHEN TEXT INTERPRETIEREN, 2015)和老子《道德經》的轉譯版(DAODEJING von Laozi, 2017)。
《苦井——赫塔?高登-瓦爾赫與革命之夢》
德文書名:Bittere Brunnen. Hertha Gordon-Walcher und der Traum von der Revolution
德文作者:Regina Scheer(蕾吉娜?謝爾)
出版社:Penguin Verlag
內容簡介:
作者回顧了赫塔?高登-瓦爾赫跌宕起伏的一生。這位猶太女性在20世紀20年代擔任過克拉拉?蔡特金的秘書。后來她與丈夫一起成為了社會主義者,為了一個更公平的世界而戰斗。她與羅莎?盧森堡、威廉?皮克、貝爾托特?布萊希特、威利?勃蘭特等著名抵抗運動政治家一道近距離地親歷了納粹主義的崛起。隨后,她的生活便是逃亡和流放。作者與赫塔?瓦爾赫交談二十余年,感同身受地講述了她為了一個偉大理想而經歷的苦難生活,并充分展示了女性在左翼運動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評委點評:
蕾吉娜?謝爾的這部書可以被稱為參與式傳記。作為赫塔?高登-瓦爾赫的朋友,她在多年談話的基礎上講述了這個故事。赫塔?高登-瓦爾赫作為一名猶太女性、共產主義者生于1896年,死于1990年,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流亡和民主德國的長期幻滅的當代見證者,但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政治理想,沒有絲毫動搖。
作者簡介:
蕾吉娜?謝爾,1950年生于柏林,自由作家和出版人。她出版過多部有關德國猶太史的著作。她的兩部長篇小說《馬漢德爾》(MACHANDEL, Knaus Verlag, 2014)和《上帝住在威丁區》(GOTT WOHNT IM WEDDING, Penguin, 2019)都深受讀者歡迎。她還憑借《馬漢德爾》獲得了2014年瑪拉?卡森斯獎。
《綠色戰爭:如何在非洲以犧牲人類的代價保護自然以及西方與之的關系》
德文書名:Der grüne Krieg. Wie in Afrika die Natur auf Kosten der Menschen geschützt wird - und was der Westen damit zu tun hat
德文作者:Simone Schlindwein(西蒙娜?史林特韋恩)
出版社:Ch. Links Verlag
內容簡介:
根據常年在剛果和烏干達的研究,作者報道了以自然保護為名的嚴重侵犯人權行為。國家公園被變成了堡壘,高度武裝的狩獵者對原住民和當地農民使用暴力。像德國這樣的西方國家作為捐助者參與其中,軍火商也從軍事化的自然保護中獲取利益。作者明確指出,"拯救地球 "需要有更大的責任感,人權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評委點評:
生物多樣性和人權,哪個更重要?如果考慮到當地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考慮?西蒙娜?史林特韋恩的書集中討論了這些問題。她對剛果和烏干達的國家公園的廣泛研究揭示了令人不安的真相。在德國人對非洲的美化和西方國家欠妥的資助政策方面,作者有深刻的洞見。
作者簡介:
西蒙娜?史林特韋恩,1980年生,是德國《日報》駐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旺達、布隆迪、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南蘇丹的記者。她曾憑借出色的工作成績獲得“Der lange Atem”記者獎和奧托?布萊納獎。2016年在Ch. Links出版社出版過作品《剛果犯罪現場》(TATORT KONGO, 與多米尼克?約翰遜和比揚卡?施墨爾澤合著),2017年出版《獨裁者成為歐洲的守門人》(DIKTATOREN ALS TüRSTEHER EUROPAS, 與克里斯蒂安?雅各布合著)。
《粗魯女孩》
德文書名:Rude Girl
德文作者:Birgit Weyhe(比爾吉特?韋赫)
出版社:avant-verlag
內容簡介:
在美國中西部的一次會議上,身為白人的本書作者比爾吉特?韋赫受到了文化盜用的指責。當她講述黑人的故事時,她是否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白人作家的特權?回到德國后,她遇到了非裔美國人日耳曼學家普里西拉?雷娜。雷娜對她的黑人同學來說太白了,對白人來說太黑了,她打破了所有常規,在年輕時加入了光頭黨運動。韋赫和雷娜開始創作圖像傳記《粗魯女孩》,引發人們對一些問題進行反思。
評委點評:
除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外,《粗魯女孩》的特別之處在于蒙太奇:在第二個敘事層面上,韋赫反復向美國女教授雷娜展示她繪制的傳記中的場景片段。兩個合作的敘述者之間因此產生了有效率和高度開放的交流:關于文化占有、種族和社會性別。對當下的身份辯論不可或缺的一部書。
作者簡介:
比爾吉特?韋赫,1969年生于慕尼黑,多次獲獎的藝術家、插畫家、圖像小說作者,現居漢堡。2015年憑借《瘋狂的日耳曼人》(MADGERMANES)獲得貝爾托德?萊彬格基金會漫畫獎和“馬克斯與莫里茨”獎。2020年1月獲漢薩城市漢堡的萊辛獎學金。